查看原文
其他

BCG OFFEREE: 放了半年的BCG壁纸,终于可以换掉了

FT FasTrakCareer 2022-06-24


W同学是FasTrak的学员。


他原本是一家外资精品咨询公司的Consultant.


工作表现优异,未来前途可期。

但他真正的梦想是进入最顶级的咨询公司。

执着的他甚至将BCG的LOGO设为电脑桌面。

经过明确的职业规划,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最终轻松秒杀堪称MBB中最难的BCG面试,拿到社招OFFER!



 1 


“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辞职的场景,

最后选了最轻描淡写的那种”



FasTrak:恭喜W同学拿到BCG的offer!分享一下你当时的心情吧!

W: 有一种完成修行的仪式感,因为我对咨询这个行业有很深的感情,BCG又是我的dream firm,所以真的很爽!然后就是终于可以跟老东家辞职了哈哈哈!


FasTrak:哈哈哈,这个场景是不是在你脑海中预演了很多遍了?

W:对啊,我都设想了好多种提辞职的方法。


FasTrak:都有哪些呀?

W:潇洒型,伤感型还有鼓励型。

潇洒型就是,老板我走了,不要挽留我!

伤感型就是,感谢公司培养了我那么多年,以后有什么事我还是可以回来帮忙的blabla~

鼓励型就是,哎呀剩下的同事都是很能干的,我走之后还能给他们更多发展空间blabla~

 

FasTrak:哈哈哈,那实际是哪一种?

W:实际啊,我就选了潇洒型。


 2 


“咨询就像杠杆上的支点,

放大我的智力成果” 


FasTrak:你在之前的精品咨询工作很顺利,为什么会这么毅然转去MBB呢?

W:其实更多是出于长期职业规划的考虑吧。因为我不像很多人可能只是把咨询当成一个跳板,而我是想长期从事咨询。所以越早去MBB这些最大的平台、做最高层级的项目,对于我职业的发展就越有利。短期的工资、职位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便最后BCG给我的是更entry-level的职位我也会考虑去的!


FasTrak:其实大多数人在进入一个行业或者转行的时候,都会抱着一种“去看看再决定”的心态,那你是怎么确定自己会把咨询作为长期选择呢?

W:我觉得这个是个人价值追求的问题。我在职业选择上考虑的有三个方面第一点,这个职业要能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增进我对社会运转机制的理解,第二点,要让我每一天都能在智力上持续地接受挑战,保持思维的高活跃度第三点,我也要考虑自己的职业能不能尽可能地对社会产生正向影响。综合来看咨询就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说我做consumer goods,它能够帮助我对每一个消费者日常接触到的商业活动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了解到价值创造背后的整个运转机制。

 

同时,我觉得咨询就像个杠杆,在帮助客户不断解决最棘手问题的时候,也在帮助客户成为更好的企业,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能够最终把我的intellectual output映射到整个社会上,从而产生最大化的影响力。所以我认为咨询就是一个能够给我带来最大成就感、帮助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FasTrak:其实类似金融啊创业公司啊,也都有很多接触了解社会的机会,你本科也是学的金融,那你是怎么认准咨询是你的The One呢?

W:金融的话,会更多从投资回报率或者财务合理性的角度评估商业活动,不像咨询看问题看得那么全面。而如果去创业的话,我大部分时间可能会是去做operation层面的执行工作,会被很多琐事分散精力,我并不是否定这些工作的价值,但是我更看重我能否通过intellectual power来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所以我认准了咨询。


FasTrak:那你是大学毕业之后就决定做咨询的吗?

W:我的信念和目标是随着工作中经历的东西而不断加深,不断确认的。在原来公司工作时,有很多个moment,包括客户CEO听我们第一次汇报时惊叹“Oh this is really amazing”,包括当项目团队做一些politically right的东西,来掩盖客户执行团队的一些错误时,我们的partner说我们必须告诉客户真相,等等。


这些moment都让我相信咨询做的事情是真正有价值的,也在推动着我一定要去更高的平台,一定要去MBB,一定要跟最聪明的人做最高质量的项目。


 3 


"BCG is like tea 

– gentle and wise.  "


FasTrak:那你为什么在MBB中明确选择BCG呢?

W:在确定MBB之后,我就去研究这三家的差别,我觉得BCG有两点特别吸引我。第一个是它的“基因”,我们做项目时常说一个企业的基因是什么,而BCG的基因就是“strategic thinking”


如果熟悉咨询行业历史,会知道McKinsey早期更多是靠组织架构调整的项目实现全球扩张,Bain则是基于一个行业只服务一个客户的理念从BCG分离了出来(虽然最后也打破了这一创始理念),而BCG则是自创始人Bruce Henderson提出诸多战略框架开始在某种意义上开创了现代的战略咨询,并一直延续至今


FasTrak的导师也曾推荐我去看了最近BCG合伙人写的那本《战略的本质》,里面提到的理念都非常高屋建瓴,通过定义与区分商业活动的环境,提出针对性的战略设计框架,从更高的维度来审视战略,大幅延展了传统战略框架的内容。我觉得这些都是BCG不可复制的根植于它基因里的东西,我非常希望能成为它的一部分。



同时,BCG的企业文化也非常吸引我。了解一个企业气质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它的员工聊天。在跟很多来自MBB的人都交流接触过之后,我发现McKinsey是比较直接强势的,Bain是比较活泼会玩的,然后BCG就...(FasTrak:Nerdy?)哈不能说nerdy啦,应该说比较smart but humble。不也有个说法嘛,McKinsey is like wine – passively aggressive and elegant,Bain is like cocktail – energetic and innovative,BCG is like tea – gentle and wise. 我觉得这种比喻还是蛮形象的。总的来说BCG比较契合我的风格,所以我最后选择了BCG。


FasTrak:其实很多人在做一份工作做了一两年之后,就会开始考虑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尝试别的机会,那么你在这个timing方面有什么分享吗?

 

W:我觉得首先你要考虑长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像我这样比较明确的话,那么工作一两年之后跳槽或者转行影响都不大,尽早做决定、尽早去实现总是好的。第二个方面就是钱的考虑。因为你工作一两年去MBB,是entry-level,两三年过去,也还是entry-level,所以还不如趁早。



 4 


“直到开始练CASE,

我才知道以前的眼光多么局限”



FasTrak:在开始准备咨询面试时,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水平,也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那你是怎么做的呢?

W:对,确实是这样。一开始我也给自己做过很多评估,也练了不少case,但还是觉得没办法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所以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拥有很多成功案例的机构来帮助我定位来告诉我之后应该怎么做。在我找到FasTrak之后,导师跟我仔细聊了很多,帮助我找准定位,了解自己现在的水平和需要达到的状态,并针对其中的gap为我制定详细的备战计划。因此我觉得找到FasTrak是我准备过程中非常critical的选择。


FasTrak:那你在自己练的阶段,是怎么知道自己case做得不好的呢?

W:自己练习case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套路我都懂,但始终不能灵活运用。我发现我在做case时就像是在考试,面试官是在测试我的能力,而不是和我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与更有针对性的提升,面对无法突破的瓶颈,我需要像FasTrak这样的专业机构以及有成功面试经验的导师来给我指导。


FasTrak:你觉得面试的case和你实际工作遇到的case有什么不同?

W:大方向是差不多的,都是break down然后找出各个driver等等。但是面试的case格局会更大一些,它不会关注太多细节的问题,更多的是看你的思考是否全面,是否能从有限的信息里提取出战略性的implication,最后串成一个故事讲给对方听。而日常工作的case就需要算很多东西、分析出很多结果,要更复杂严谨一些。所以我觉得面试的case更粗但也更high-level,需要你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 



FasTrak: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缺乏这种high-level的思考?

W:我觉得有我所在职位的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只限于执行,而对更高层级的strategic的东西没有想太多。在练了case之后,特别是跟FasTrak的导师练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从业状态中的这种思维惰性,比如找driver都找得很溜,但是要进一步挖掘implication和对应的action就思考得比较少。而做case时则要求你格局一定要大,要结合很多环境背景、行业趋势、公司特色等等,是一个发散又整合的思考过程,这些都是我日常工作中比较欠缺的,也是导师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一块。


FasTrak:你一开始进步是很快的,但中间有段时间进入平台期,那个时候你觉得最大的突破在什么地方?

W:一开始进步很快,但是面试还是会慌,有时候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东西,一旦被面试官challenge就非常紧张。后来我意识到核心原因是自己对case的理解不够深刻。同时,虽然我在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很多analytical的技能,但我还没有学会把这些技能运用到case上。所以我就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与导师探讨,练的多了,某一天突然就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我逐渐从被面试的心态转变成平等甚至主导对话的心态,把自己多年的商业积累运用到case上,能够真的把自己“装”成一个专家、一个引导者来看待问题。


FasTrak:真正的面试是一种什么心情?

W:面试时我一点都不慌,因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框架,所以case做得非常快,每一个case 15分钟内就做完了。


FasTrak:面试中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W: 在第一轮的时候由于我case做得比较顺利,很快就做完了,面试官就现场加了一道题,让我画一张slide. 我还蛮惊讶有这样的形式。


 5 


“终于可以换掉,

放了半年的BCG壁纸”


FasTrak:回顾你当时的备战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工作也很辛苦,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了下来?

W:准备面试期间我工作都比较忙,导师给我的任务我可能也只完成了60%,很多时候比较偷懒吧哈哈,但是还是坚持每周练case

 

让我坚持下来的还是信念与决心吧,你也知道我这段时间电脑桌面都是BCG的logo,每天晚上本来想早点睡的,但是一看见那一片绿,就告诉自己不能睡,还要再回顾一下做过的case,再多看几页书。当时就是每天靠这样一些小的念头来支持自己。


最后FasTrak的导师也非常关照我,经常督促我跟他练case,然后也会经常问我申请怎么样了啊,怎么还没面试啊之类的,给了我很大的关心和鼓励,让我一路坚持了下来。


 6 


“你说,选女朋友都要用框架筛选,

是不是颇(zou)具(huo)慧(ru)眼(mo)?”


FasTrak:你觉得这个过程和结果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W: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比我一开始期待的要多一些。首先是心态的变化,从一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水平已经还可以了,到发现自己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受挫,然后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树立信心,到最后非常淡定,这是我没有想过的。我本来以为突击地练几个case然后就可以面试了,但后来发现自己的gap比想象中更大,离完美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当然,除了拿到offer的结果之外,我还收获了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像是跟导师和case partner的友谊,以及对我咨询工作本身的提升,包括会从更大的格局、更high-level的角度看待问题等等。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一下FasTrak导师给我的帮助,除了case技能的提升之外,他也经常和我用咨询的视角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推荐给我很多战略方面的书籍,帮助我真正从“内功修炼”的层面提升了自,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对我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还是用这些“内功”来反哺case interview的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我也开始习惯用咨询的思维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FasTrak:比如说选女朋友吗?


W:啊?哈哈哈对啊,就....比如说选女朋友嘛,首先要明确我high-level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日常的陪伴啊,爱情的火花啊,个人能力的提高啊等等,然后就要分析能达成这些目标的女朋友需要具备哪些素质blabla....总之对于生活中的东西都会用更结构化的方式思考,会给自己增加很多乐趣。一开始是逼迫自己这样训练,但是后来每件事都琢磨出一套框架之后,就发现还挺自得其乐的。虽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我越来越奇怪了哈哈...


(Illustrated by FasTrak)


FasTrak:那你觉得你女朋友会欣赏你很有战略眼光这点吗?( ← 紧紧抓住女朋友话题不放)

W:啊?啊....内个,这个就是另外一个方面了。因为对付不同的女朋友你的方法会不一样,有些(有些?)女朋友你讲出来她会觉得很有趣,有些女朋友你一讲出来她就会觉得,“啊你这人怎么这样啊”,面对这种情况呢你就不能用咨询的那一套,必须换一种交流方式。

FasTrak:哈哈哈可以说是非常strategic了! ( ← 一定是小哥哥长得很帅,才有这种烦恼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